石龙区:城市更新“绣花功” 绘就民生“幸福卷”
4月8日上午,在石龙区昌茂大道与人文路交叉口东北侧的石龙区体育公园内,孩子们追逐嬉戏、欢呼雀跃,年轻人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······
该体育公园是该区唯一一座集运动健身、休闲观光、生态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主题公园,总投资 690万元。“公园建成后,每天早上我都来这里散步,空气非常清新。能在家门口的公园里散散步,感觉心旷神怡。”在体育公园附近小区居住的杨三妮,说起家门口的体育公园,赞不绝口。
近年来,石龙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聚焦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,抓重点、破难点,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绿化、亮化工程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改造老旧小区、背街小巷,整合“边角地”,打造“口袋公园”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,着力补齐城市短板、提升城市功能、增强城市活力,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,打造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幸福。
“以前道路不但窄,还到处坑坑洼洼的,有些地段沉陷路面坍塌,下雨天踩一脚、溅一身水,我们上下班都要从兴龙路绕一圈。现在道路平坦宽阔,上下班方便多了。”在人民路东段一企业上班、家住龙河街道贾岭村的村民王桂荣切身感受到交通改善带来的便利。去年以来,石龙区投资1.2亿元新建5条城市道路,总长度4.13公里。其中,工业二路、中鸿路东延等主干道相继通车,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。
更让居民惊喜的是,20个“会呼吸”的导流岛亮相六大路口。这些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打造的导流岛,不仅用鲜花绿植装扮城市“会客厅”,还通过科学渠化设计,使路口通行效率提升30%以上。“现在过马路既安全又舒心。”每天上班都要经过明德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的李圳军对此赞不绝口。
走进同心和谐安置小区,新施划的停车位整齐划一,健身广场上器械崭新······“住了近20年的老房子,现在比新小区还舒服!”居民张桂花的感慨,道出了该区1.2万受益群众的心声。石龙区的老旧小区改造秘诀在于“问需于民”。在龙祥苑小区等19个小区改造前,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,将屋顶防水、管道改造等“里子”工程列为优先项。数据显示,全区累计投入2400万元,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漏水、积水问题,还新增休闲场地,让老旧小区实现了“逆生长”。
在城区,该区高效利用边角地,充分挖掘释放城市剩余空间潜能,总投资约900万元,建设了区人社局北、人民路与昌茂大道交叉口、人民路关庄村入口、人民路金玉玻璃厂区域、国文世家入口、新汽车站站前广场等11个微景观,成为居民休闲游乐的主要场所;投资3400万元打造的6个口袋公园各具特色;康洼水库公园的亲水平台成为网红打卡点;体育公园的健身器材、足球场、篮球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“打卡”。
“现在走出家门300米就有公园,吃完晚饭散步成了新习惯。”在圣德易购门前幸福公园遛弯的居民刘畅献说。据了解,近年来,全区新增绿地面积显著增加,真正实现了“推窗见绿,出门进园”的宜居愿景。
华灯初上,人民路的智慧路灯自动调节亮度,灯杆上的喷淋系统带来丝丝凉意。这种集照明、降尘、监控于一体的智慧设施,已在该区10条主次道推广安装。“以前背街小巷黑漆漆的,现在装上路灯,晚上散步安全多了。”住在和谐路附近的赵女士说,该区改造提升背街小巷3条960米,着力建成有特色的精品街巷。
眼下,全长12公里的石龙河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过半,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。从“城市修补”到“生态修复”,从“硬件升级”到“软件提质”,石龙区用匠心与初心,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答卷。(平报融媒记者 闫增旗)